36万客流8800万票房:中网如何打造体育消费新标杆?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_中网赛程签表+直播比分一网打尽

2025-10-08

  中国网球公开赛,中网2025,China Open网球,中网赛程,中网签表,中网直播/全面聚焦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(China Open)赛程、签表、比分直播、冠军赔率及选手动态,打造中文网球资讯首选平台。辛纳、郑钦文等明星球员出战场次空前火爆,钻石球场上座率一度超过95%。9月27日,郑钦文在钻石球场上演复出首秀,直落两盘获胜迎来「开门红」。当日入园人数超4.5万,创下赛事历史新高。而辛纳出战的中网男单决赛恰逢国庆假期第一天,钻石球场上座率达到97%,为本届赛事单场上座率峰值。

  氪体了解到,国家网球中心入园总人数36万人,较去年增加20%,吸引京外观众超18万人,境外观众近1万人。整体票房达8800万元,较去年增加10%。无论是观众流量还是票房收入,中网都交出了创纪录的亮眼答卷。

  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夺冠,助推网球运动迎来了热度井喷,不论看网球还是打网球的球迷都呈指数增长,而中网也连续两年承接住了这「泼天富贵」。

  笔者坐在钻石球场里观赛,也能深切感受到这样的热度与流量,网球已不再只是资深球迷的小众爱好,正吸引着越来越多、背景多元的观看者。身边有观众在边看比赛、边搜索网球规则,并和家人朋友进行着入门科普;也有带着作业和工作来到现场办公的「牛马」球迷;还有专门为了看心仪球员的资深粉丝,做了应援手幅和球员周边,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一场不落,并最终要到了签名与合影……

  业余网球选手有着不同的等级区分,网球迷也有着不同的等级段位,而中网的不同票种,正好为球迷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。50块的欢享票就可以作为进场门票,全天畅行钻石莲花外的所有球场,除了自由观赛,还有机会近距离观看球员训练,称得上是经济下行期里预算友好型的假期消费选择。

  当然,观众数量的激增也考验着配套的设施与服务。在这个维度上,国家网球中心也在今年完成了全方位升级改造:南广场新增直达综合楼、钻石球场、莲花球场等核心区域通道,大幅提升通行效率;原F场新增为球员训练场,并设立专属「签名岛」,球迷凭借中网积分兑换,就可以与喜爱的球星近距离互动,得到顶级球星亲签;钻石球场西侧新增直播大屏幕和休闲点位,带来沉浸式观赛体验。

  有观众向氪体表示:「现场氛围真是太棒了,对网球迷来说简直是‘老鼠掉进了米缸里’,除了各种观赛和看训练,娱乐休闲也拉满了,美食区、户外公园区非常热闹方便,可以买到咖啡、各种饮料和酒水,在这儿待上一整天也不觉得无聊。」

  的确,当比赛日不再只是匆匆数小时的观赛,而是一整天的休闲娱乐体验时,观众就更愿意停留并进行更多消费,真正把中网变成了一场盛大的嘉年华派对。

  据赛事组委会数据,本届中网的商业运营数据再创新高,综合消费超3600万元,较去年增长44%。

  「赛事+假日」的叠加效应,「观赛+游玩」的多重体验,直接催热假期文旅消费,让消费热潮在赛场内外持续升温。

  门票是赛事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,衍生品销售通过文化IP运营实现了价值延伸,成为了赛事收入的重要补充。

  今年中网就和潮玩品牌奇梦岛合作,推出了10款联名产品,其中,Wakuku联名产品开园首日第一小时销售额超8万元,全赛期持续火爆,特许商品销售额超1250万元,是去年的1.6倍。在朝阳798艺术区、房山首创奥莱、通州运河西岸的联名快闪店也成了观众的热门打卡点。有中网球迷戏言「不是Labubu买不起,而是Wakuku更有性价比」。

  意大利球员保利尼被中国球迷亲切地称为「保总」,恰好与中网现场的安保人员的制服「重名」,这一度在网上掀起了玩梗热潮,在中网女双决赛中,保利尼身着「北京保总」字样的安保同款马甲入场,视频传播到网上迅速登上热搜,夺冠后保利尼身着制服与中网安保团队大合影,网友直呼:「太会了」。

  不止于「保总」,高芙在球员酒会获赠「果王」锦旗,佩古拉的「大富」也得到了本人认证。在比赛获胜后的签名环节,不少球员签上了自己的昵称拼音,以回应中国球迷的喜爱,成为球员与球迷一场特殊的「双向奔赴」。

  球迷之间的小众玩梗也能「上桌吃饭」,突破壁垒打破圈层,这些充满创意与爱意的称呼,也构成了本届赛事独特的文化符号。

  而中网官媒运营同样「活人感」十足,不仅肯定了球迷创造的昵称文化,还作为媒介传达给了球员,球员的反馈也为赛事增添了独有的特色。

  易烊千玺时隔8年再度亮相中网,为男单首轮比赛担任挑边嘉宾,事后带有「易烊千玺中网」的话题迅速成为全网热搜;青年演员李现是男单决赛的挑边嘉宾,他本人也是网球爱好者,经常在网上发布自己打球的视频和vlog。

  邀请顶流明星,绝非简单的「刷流量」,易烊千玺和李现等明星的加入,如同一把钥匙,为年轻粉丝和用户打开了通往中网世界的大门。他们不仅来现场看偶像,更是来参与一场由偶像「背书」的盛大聚会,相信有不少粉丝会在偶像的带领下开始了解并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。

  中网的野心,不止于请年轻人来看球,更是要让他们「玩」起来,并成为传播的主角。

  今年中网正式与小红书开启合作,从精彩好球到看球实录,从追星攻略到球星动态,从好物分享到场外见闻,小红书鼓励用户从被动的观赛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、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。

  在小红书,「网友+球迷」的双重身份不仅能亲自挖掘和分享赛场见闻,也让每一位无法亲临现场的人,能更加全面、鲜活地感受这项国际顶级赛事的点点滴滴,而中网也借力小红书,重塑顶级赛事的年轻化形象。

  今年8月20日,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发布「中国赛季」的品牌标识、主题口号,「中国赛季」正式从口号升级成为一个品牌。具体看来,中国赛季的大幕以9月成都为起点,至11月初的九江和香港站收官,期间会举办包括中国网球公开赛、上海网球大师赛、武汉网球公开赛、宁波网球公开赛、广州网球公开赛在内的9站巡回赛。

  然而,看似在轻松愉快、形势一片大好氛围中进行的中网等中国赛季的比赛,其实一直都暗藏危机。

  当初公布来华球星的阵容可谓星光璀璨众星云集,但伴随开赛而来的是选手们纷纷因伤退赛的遗憾消息——9月29日,包括中国金花郑钦文、男单3号种子德米纳尔、女子热门选手布瓦松等在内的五位单打选手在比赛中因伤退赛,郑钦文随后还宣布退出之后武网和宁波赛。

  「受伤」的不仅是中网,紧随其后的上海大师赛也出现了一日三场退赛的现象。由于天气闷热,许多球员在高强度的对抗中出现了抽筋现象,为了避免受伤不得已选择退赛,这其中就包括卫冕冠军辛纳,再加上赛前就宣布因伤缺席的阿尔卡拉斯,上海大师赛就此少了男子网坛双子星加持。

  从比赛本身来看,中网是亚洲唯一集合WTA1000和ATP500的综合赛事,上海大师赛是全球9站ATP1000大师赛之一,武网是WTA1000最后一站,从赛事规模到奖金积分,这些比赛级别都可以说是顶级赛事。

  然而,职业网球赛程紧凑,四大满贯从年初的澳网,到5月、6月的法网温网,最后会以9月的美网落幕,9月到10月期间举行的亚洲赛季,已是全年的尾声,选手们经历了一年的奔波,早已身心俱疲,尽管亚洲赛季积分关乎冲击年终总决赛名额,但那仅限于顶尖球员,对于大部分球员而言,不论从精力还是心态都已进入「放松模式」。因此,当胜利的希望不大,而身体又出现不适时,退赛成了常规选项。

  不过,尽管中国赛季面临明星退赛和中国选手状态起伏等挑战,但体育赛事的商业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巨星和比赛成绩。

  我们看到,2025年中网就通过一系列创新的商业运营,在票房和商业收入上取得了成功,也助赛事成为了城市消费的「引爆点」。

  今年,中网首次推出了「中网嘉年华第二现场」计划,通过超清大屏免费直播17场核心赛事,观众无需亲临赛场即可沉浸式感受中网激情,将赛事的热情辐射至全城乃至全国。

  在「跟着赛事去旅行」的政策倡导下,中网通过「票根经济」深度联动北京文旅资源,赛事联合全市推出了主题线路,覆盖了圆明园遗址公园、八达岭长城景区等11家知名公园景区。凭借中网票根,观众可以在党史展览馆、大运河博物馆等15家博物馆享受免预约、免门票及特展折扣的「两免一减」措施。此外,观众还能优惠兑换北京动画周的PASS卡和影票,还有用于欣赏北京的各类剧场演出的观演优惠券。

  据银联商务数据监测显示,2025年中网开赛期间,亚奥商圈消费与9月非赛期相比,消费指标均呈正向增长。其中,日均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.93%,中网对亚奥商圈的消费拉动效应为1:7.4。

  升级赛事服务提高观赛体验、「票根经济」联动全城消费、构建分层级的赞助商矩阵、打造全新周边IP、重视赛事转播……从门票到赞助,从转播到衍生品,中网把网球赛事玩成了四轮驱动的商业模型。

  如此看来,中网商业的成功并非偶然,它从单纯的体育竞赛,转型为一个深度链接观众、城市与品牌的平台。

  中网大幕落下,中国赛季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。根据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,我国网球人口数量超2500万,网球场地数量超5.3万块,预计中国赛季近两个月的时间里,能够吸引超过100万人次观赛,带动餐饮、住宿等关联消费超20亿元。

  庞大的群众基础是网球产业发展的根本,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支撑运动普及和赛事举办的关键,在赛事努力下,会有更多人从看热闹到看门道,当观众的喝彩、市场的热浪与球员的成长同频共振时,中国网球的未来,无疑值得我们报以更高的期待。

地址:363050.com 客服热线:363050.com 传真:363050.com QQ:363050.com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